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上海理工大学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上理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强调,“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为回应时代命题,紧跟国家发展主旋律,上海理工大学已将“建成在智能制造领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国内一流创新型理工科大学”确立为核心目标,并以此为驱动,加快改革步伐。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凌宇:全面深入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学校党委将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推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落实高等教育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凝聚共识、锐意进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服务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科创支撑。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朱新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回顾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会议在全面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以“重服务、强贡献”为核心导向,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求,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未来学校将全力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提升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供给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在服务中凝练办学特色,在贡献中增强发展动能,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贡献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深化综合改革攻坚,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指引,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强国建设蓝图,学校正在加大破题力度。
规划处处长宇振盛:大会所强调的“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与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战略指引。当前,学校正处在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起步阶段。我们将以“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为核心宗旨,聚焦“产教脱节、关系松散、人才壁垒”三大难题,精准发力、系统攻坚,切实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沈伟:大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将工业母机等领域列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这与机械制造业的转型需求高度契合。目前,学院正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落实产教融合,引导学生聚焦产业痛点,为行业产业精准培养人才。科研上,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践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要求。教育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既传机械制造之技,更育自主创新之心,为培育合格的人才接力续航。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臣学:大会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核心精神在于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如何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勇于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探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战略规划,寻找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需要的结合点?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重塑教育目标,统筹学校、社会资源,构建“教育、培训、孵化、服务”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智能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夏小华:根据大会提出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经济发展方向,学院要立足服务大局把握自身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工业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和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开展应用导向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建设以光学人工智能为特色、理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研究型、创新性特色学院。学院的各项任务,核心宗旨就是进一步夯实光学人工智能的科研发源地、人才培养摇篮和技术领跑者地位。
强化思政红色引擎,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蓝图既定,大道如砥。深刻学习领悟全会精神,把准重要发展机遇期,关键在于点燃“思政红色引擎”,汇聚育人合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邢中先:要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致力于实现教研相长、学用贯通。一方面,我将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研究成果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全会提供的“鲜活思政元素”,在课堂上讲活、讲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与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增进理解、坚定信念,并激励他们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挺膺担当、贡献青春。
学生工作部(处)熊冕: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搭建有效平台载体,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工作做在日常、落在细微,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与“效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师生接力攻坚,躬身报国实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十五五”发展关键目标,绘制发展蓝图,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来说,不仅感受到自己肩头担负的使命,更明确了未来成长方向。
环境与建筑学院辅导员张逸凌带领同学们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共同学习大会精神,同学们在“教育强国”板块讨论激烈,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等话题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立足专业、提升创新能力。张逸凌感叹道,“这次班会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而我的责任是为这颗种子提供生长的土壤。下一步,我将着力于‘精准滴灌’,引导同学们在专业领域里找到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帮助他们解好‘坐稳冷板凳’这道题,为他们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变全程护航。”
2023级外语学院本科生武亭樾:全会强调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自己深刻认识到外语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用精准地道的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智能制造故事,破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误解偏见,是我们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4级光电学院研究生章天霖:全会绘就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如何让这份激动感染更多人,作为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需要带领学生干部共同发声,做好“转化”与“落实”工作。后续研会将做当好“青年宣讲员”“实干排头兵”“活力联络员”,切实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发展与同学成长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面向这一宏伟蓝图,上海理工大学正以综合改革为引擎,把国家发展的“阶梯式”命题,精准转化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上理路径”,致力于培养一批批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甘于扎根专业、勇于挑战“卡脖子”难题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我们坚信,全体师生砥砺前行的每一步,都将汇聚成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