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夏,逐梦正当时】36℃的校园里,这些上理身影把“期待”变成了“惊喜”

时间:2025-08-27浏览:85编辑:摄影:

炎炎夏日的上理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汗水与付出为校园建设和师生服务、默默奉献,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里、高温里、台风里、暴雨里……他们的脚步穿梭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了学校暑期工作不断线,为新学期的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园建设的“筑梦人”

正午的阳光把军工路1100号的工地晒得发烫,钢筋架上的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基建处的张旭东老师正站在教学综合楼工地旁,对着施工图纸仔细比对着,他的安全帽沿挂着汗珠,滴在图纸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图纸上密密麻麻画着红笔标注。为了给师生们打造更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基建处抓住暑期施工的黄金时期,火力全开推进多个重点项目。总面积近6.2万平方米的军工路1100号校区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新建的1幢教学综合楼、3幢学生宿舍楼、1幢图书馆及行政综合楼与地下车库等建筑已全部结构封顶。基建处的老师们头顶烈日,穿梭于各个施工区域,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与进度。他们克服了高温酷暑、场地狭窄等诸多困难,精心协调每一个施工环节,力求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为学校学生生活条件及教学办公环境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军工路516号校区沪江文化园一期7幢建筑的修缮工程经过暑期建设已接近完成。本次修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支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统筹推进文物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与活化利用,与上海市级“量子岛”规划和北滨江开发互相呼应,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彰显百年沪江校园文化。复兴路校区图文阅览中心的修缮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该建筑修缮涵盖外立面与室内空间,重点恢复损毁的屋面普鲁士风格钟楼及弧形老虎窗,真实还原建筑原有历史风貌。建设完成后将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重要的文化地标。

军工路1100号校区5幢建筑已全部结构封顶

校园生活的“贴心管家”

早晨八点多,后勤管理处金志伟老师的脚步已经踩在了营口路校区宿舍的地砖上。他手里攥着的修缮清单折出了明显的折痕,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宿舍、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3000多间房间的待修项——20多万平方米的修缮面积,分摊到每个角落,是某间宿舍松动的衣柜把手,是实验室里接触不良的插座,是教学楼走廊上缺了块瓷砖的地面。今年是他在暑期连轴转的第七年,要么去营口路校区看整体改造的进度,要么转身就钻进的学院楼、实验室。 “七月份雨水多,八月份高温天多,35个修缮项目堆在俩月里,确实是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但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脚手架刚撤下时,第一食堂打饭窗口的玻璃上还沾着点贴纸的痕迹,内部却已透着鲜活气——原本的档口重新规划了区域,“陈香贵”的标牌已经初见端倪,连打饭窗口的挡板也换了暖黄色的新样式。咪妮餐厅的变化藏在细节里:之前有些斑驳的墙面贴了米黄色的墙布,位置增加了靠窗餐吧台、卡座餐台。 “从南区思餐厅档口的改造到北区一食堂、五食堂档口的遴选升级,学校一直坚持以师生为本,不断提升学校餐饮的品质,致力于满足师生差异化的餐饮需求,等开学时,这里又会坐满捧着餐盘的学生,那时这些新添的烟火气,就算真的落进了师生心里。”后勤处王刘威老师说到。

改造升级的食堂

校园安全的“守护者”

晨光刚漫过军工路校区的湛恩大道,保卫处的巡逻车已碾过露水——车前的应急灯闪着微光,巡逻队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昨夜的巡查要点:第一教学楼后窗是否关严、留学生公寓旁消防栓压力值、操场围栏的焊点是否牢固。每两小时一次的巡逻,从不是简单的“绕圈”,保卫处校卫队的老师们走到地下车库时,要俯身看看消防通道的指示灯是否常亮;经过学院楼,得抬手敲敲通风口的防护网,“暑期没人盯,这些‘小角落’更得攥紧”。

驾车驶入军工路校区南区国合楼,车库入口处的电子屏便实时亮起绿色数字——“剩余车位:56”“充电桩空位:6”的字样清晰醒目,像位热心的“向导”主动递出指引。每个车位上方的指示灯也跟着“说话”:绿灯亮处是待停空位,红灯则提示已占用;充电桩旁的标识更贴心,不仅标注着接口类型,还同步显示着实时充电进度,不用再绕着车库“找位”,也不必为“充电桩是否可用”悬心。“这套智慧引导系统的背后,是保卫处联合技术团队在暑期的抢工调试。从传感器的精准布设到数据后台的反复校准,工作人员顶着车库内的闷热,逐区测试信号稳定性,连指示灯的亮度、屏幕的刷新频率都试过多次——就为了让数据零延迟,让师生停车时多一分从容。”保卫处张欢老师介绍道。如今走进车库,少了往日“绕圈寻位”的匆忙,多了“按指引直达”的顺畅,这抹藏在地下的“智慧微光”,正悄悄把校园服务的暖意,融进师生出行的日常里。

地库停车位智能引导系统

这个炽热的夏天,一批上理人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岗位一线。他们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对学校的热爱,用辛勤的汗水为校园建设添砖加瓦,为师生服务保驾护航。每一次焕然一新,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处维修细节,都体现了学校对师生关怀的温度。他们是校园里最美的“奋斗者”,他们的默默付出,让上海理工大学在暑期依旧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


供稿单位: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