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第二届大制造行业高质量雇主论坛暨校企合作人才发展战略峰会

时间:2025-01-11浏览:198编辑:摄影:

“我是1998年从上理工机械学院毕业,深刻感受到上理工培养的学生不仅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很强,而且始终保持足够的自驱力和好奇心,这些品质在我们企业非常难得”,在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届大制造行业高质量雇主论坛暨校企合作人才发展战略峰会上,来自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吴富生感叹道,“这次论坛峰会具有很大的意义,为大制造行业和学校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将行业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月10日,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届大制造行业高质量雇主论坛暨校企合作人才发展战略峰会在图文信息中心举行。6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110位企业技术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走进上理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路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副处长周红星、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德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我校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机械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由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韦彪主持,峰会主论坛报告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姜晨主持。

与会领导嘉宾、企业专家、教授学者合影留念

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打造“政用产学研”协同平台

如何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升大制造行业和卓越工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一重要课题,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德强指出,峰会以“新需求、新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不仅为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搭建一个经验分享、知识学习、创新交流和资源互通的平台,而且力争实现智能制造行业与高校人才需求的精准匹配,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德强致辞

在论坛峰会的开幕式上,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发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响应,成立上海智能制造行业高校就业联盟,并举行启动仪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副处长周红星在讲话中强调,在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成立上海智能制造行业高校就业联盟,不仅能整合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同时也能推动上海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他呼吁与会嘉宾携手合作,共同开创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篇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副处长周红星讲话

上海智能制造行业高校就业联盟成立

主论坛还邀请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周驰、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刘巍、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吴辉钢、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大奇,围绕“匠心智造 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分别作《数智物联大模型应用探索》《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和重要技术趋势》《高质量发展下的磨削工艺探索》《深海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产业化应用》报告,分享他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和见解,启发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产业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

峰会主论坛报告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姜晨主持,开幕式由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韦彪主持

校内外4位专家进行主论坛报告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将学生培养拓展到企业生产线上

此次论坛峰会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将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大学教授、学生辅导员联系在一起,让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将学生培养从高校的教室、实验室,拓展到企业的生产线上,将课程设置、学科专业发展从人才培养大纲上,延伸到了智能制造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科研需求上,培养的学生实践性更强、更将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本次论坛上,机械学院还将本科生人才培养大纲呈现在企业面前,设计了学院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调研问卷,请与会企业技术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把“以需定供和产教深度协同育人”理念落实落小落细,把“如何提高市场和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化。

除了上午的主论坛,当天下午还设置了3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战略之谋:共筑智能制造卓越新生态”“技术之新:智融合赋能高端智造”“能源之局:新能源之势重塑未来制造”等三大主题,行业龙头企业领导、行业领域研究专家、咨询专家以及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域大咖共话智能制造产业发展,18位企业专家主题分享,10名学校教授进行主题发言,共谋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发展。

分论坛现场

针对“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在哪里”这一核心问题,企业普遍认为,前沿技术与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优化,未来的工程科技人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创新性。大家谈到,科技革命改变教育内容,信息革命改变教育模式,工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帮助未来的工程师们建构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部分与会企业专家做主题分享

机械学院部分教授做主题发言

为感谢过去2年合作企业对院校的支持与帮助,校学生处处长何炉进宣读优秀企业雇主表彰决定,授予ABB中国、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波福(中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大制造行业优质雇主品牌”称号;授予AAM美国车桥公司、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企业“就业(实践)好评雇主企业”称号;授予佛瑞亚海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校企优秀战略合作企业”称号。

校学生处处长何炉进宣读优秀企业雇主表彰决定

校学生处处长何炉进、校团委书记刘威颁发“大制造行业优质雇主品牌”

校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张琦、机械学院副院长沈伟颁发“就业(实践)好评雇主企业”

校学生处副处长冯磊、机械学院副院长郑岳久颁发“校企优秀战略合作企业”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纽带,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上理模式”

多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在企业的帮助下,学院贯彻以国家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以协同联动的思维格局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生生涯教育与就业引导工作。学院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1+N”校企合作开放式联盟——产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打破体制壁垒,校企合作共建现场教学平台、工程能力训练平台和工程技术开发平台,形成了组织结构完善、教学特色鲜明的基于产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积极建立以国家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以协同联动的思维格局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多层级就业市场,开拓毕业生的就业资源。学院大力搭建就业平台,加强联系各行业用人单位、校友优质企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了涵盖近500家企业的用人单位资源库。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通过现有资源穿针引线,积极发掘更多优质企业、用人单位。2年来,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与就业市场负责人带队先后走访联合汽车电子、海拉电子、发那科、小米集团、良信电器、安波福、恩井汽车、美国车桥、奇石乐等60余家制造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在此基础上,机械学院与北京小米集团、美的集团、山东临工、奥克斯集团、海拉电子、华域汽车、延锋国际等近30家企业签订教育部供需对接项目;与中汽股份、上汽液压技术中心、潞安集团、奇瑞汽车、发那科、佛瑞亚、恩井汽车等30与家雇主企业构建校企共建,推进产学研与人才供给双融合。同时,联合20余家企业设立企业就业实践与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与50余家企业建立“见习工程师”就业实习课程合作项目;与12家全球知名企业设立“中国汽车后市场人才训练营”;与海拉(中国)、恩福(中国)、精智实业、阿特拉斯等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日、生涯讲堂等活动。

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整体就业率多年连续全校第一;每年半数毕业生投身行业国家战略需求重点企业,专业匹配度90%以上;多年来,学院专业设置面向制造业主战场,人才特色鲜明,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学院连续3年获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供稿: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