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举办“墨韵润心 书香致远”系列活动

时间:2025-04-24浏览:368编辑:摄影:

从画展中“可观赏的传统”,到扇面上“可触摸的传统”,再到沙龙里“可思辨的传统”……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墨韵润心 书香致远”系列活动,让经典艺术走出镜框、走出书本,走进青年学子的生活现场与精神世界,以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内涵。

翰墨丹青启新篇:国画展开幕式开启传统文化对话

作为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的重要一环,4月21日上午,“墨韵逸趣”国画展开幕式在沪江美术馆举行,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焕琛,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张国恩,上理工副校长蔡永莲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由上理工出版学院教师李鑫主持。

退休不辍笔,艺术见真章。左焕琛教授分享了自己退休后习画的经历,笑言“画笔是与世界对话的另一种语言”,并赠予学校一幅花鸟画作。在导览环节,她驻足于一组特殊的斗方画作品前轻声讲述:“这些画是我手术前完成的,当时想着要把对生命的感悟留在纸上。”画中灵动的雀鸟、挺拔的竹枝,既是技法的淬炼,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执着诠释,赢得在场师生由衷赞叹。

开幕式后,“扇上生花・笔墨传情”互动体验将艺术从展墙延伸到掌心。张国恩先生示范石鼓文中“乐”“鱼”二字的写法,笔锋婉转间,三千年前的文字韵律跃然扇面。他还将一副用石鼓文创作的楹联赠送给学校。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艾丽娅专注临摹,当她用毛笔勾勒出圆润的线条时,张国恩先生赞许道:“汉字是有生命的,你笔下的‘鱼’仿佛要游进现代生活。”在他看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说中国话”在此刻更具真实感。同学们还积极邀请张国恩先生为自己的作品题字,为主题活动留下了最佳的回忆。

书画展开幕式现场

师生观摩书画展

学生与书画大师互动创作

诗画雅集论古今:美谈沙龙里的跨时空对话

4月23日下午,“书画山河·世纪讲书人暨美谈读书活动”在沪江美术馆二楼掀起思想涟漪。上海书画出版社《轻松趣味聊中国画》一书的责任编辑黄坤峰以中国画为引,抛开学术教条,从《清明上河图》里的“四个和尚”讲到《重屏会棋图》里隐藏的棋局,再到《玩骷髅的骷髅》中的谜团,笑称:“看懂中国画,要先学会‘猜谜’—— 画家把心事藏在笔墨里。”

随后两位同学作主题分享。赵远军同学以吴冠中《残荷新柳》为例,剖析画布上“水墨的氤氲”与“油彩的厚重”如何对话,提出“传统艺术的现代转译”命题,黄国航同学则化身“历史侦探”,通过宋徽宗的《瑞鹤图》《祥龙石图》,揭开帝王画家 “被龙袍耽误的艺术人生”,让宋代宫廷绘画的审美密码浮出水面。

“学机械的为什么要懂国画?”在师生共谈环节中,李启顺同学抛出疑问,活动主持人、上理美谈社负责人李鑫老师接过提问:“真正的‘工科精神’,是用理性解构世界,更要用感性重构美好。”他鼓励学生拒绝“工科”标签,做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要以“纯真之眼”去理解艺术:“就像左焕琛教授手术前仍在创作,文化传承需要的不是‘任务感’,而是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现场思维交锋不断,来自材料学院的张同学有感而发:“今天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而是能与现代灵魂共振的‘活文化’。”

美谈沙龙活动现场

互动交流环节

除此之外,校园内举办的户外阅读分享会、阅读马拉松、读书实践工作坊、海派文化传承主题美谈讲座等精彩活动,共同为师生们打造出立体多元的阅读生态,让更多青年在笔墨书香中找到文化根脉,让经典阅读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新姿。

学校图书馆携手沪江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共同举办阅读分享会

健康学院与理学院携手举办“旧书传新”活动

环建学院图书角

图书馆“书香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书展


供稿:宣传部

文:殷燕楠、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