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旋律激荡青春热血 清明颂祭传承英烈精神

时间:2025-04-03浏览:62编辑:摄影: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4月3日中午,在清明来临之际,上海理工大学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专题音乐党课,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活动在学校红色文化广场举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老同志代表共同参加。

师生献花

鲜花寄托哀思:烈士祭扫叩响初心

活动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祭扫仪式中拉开帷幕。师生代表身着素色服装,手持白色菊花,缓步走入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故居一楼的烈士墙上,镌刻着校史上15位革命先烈的浮雕,其中包括刘湛恩、李公朴等为国捐躯的先烈。在深沉悠长的《献花曲》中,两名学生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现场全体师生依次鞠躬献花,表达对先烈无尽的缅怀与敬意。 

学生钱芝运感慨道:“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肖琳琳进行校史宣讲

红色校史铸魂: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祭扫仪式后,档案馆肖琳琳老师以“赤诚爱国心,浩然天地间——为国牺牲的大学校长刘湛恩”为题,在故居旁的红色文化广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校史宣讲。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和讲述者,她以刘湛恩烈士的眼镜、书信等实物为线索,生动还原了这位爱国教育家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坚守校园,最终因拒绝与日伪合作而遭暗杀的历史细节,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音乐党课的形式让红色故事更加鲜活”,肖琳琳感言:“学校近年来依托校内外红色场馆和上海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平台,组织策划了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其中,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大课堂。”

活动现场

音符创新叙事:红色旋律唤醒价值共鸣

随后,在春日的暖阳中 “音乐党课”的叙事音符缓缓开启。校管弦乐团以三首经典曲目,将历史叙事融入艺术表达:《刘湛恩叙事曲》以充满张力的旋律再现了刘湛恩在上海沦陷时的无畏身影;《红旗颂》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走向复兴》乐曲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 

“音符是有温度的,《刘湛恩叙事曲》第二乐章营造出了危险紧张的氛围,而后续小号旋律的进入又让乐曲充满了力量,我在演奏中感受到刘校长不畏日伪威逼利诱,毅然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乐团第二声部小提琴首席管梓珩感言道。

活动现场

青春接续奋斗:以英烈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红色校史上的15位先烈,他们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焰。” 活动尾声,现场师生纷纷感慨要传承先辈之志,赓续红色血脉。光电信息工程教工党支部冯吉军表示,此次活动通过“祭扫+宣讲+音乐”的创新形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户外,从说教变为体验,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

“80年前,先烈用生命换来和平;80年后,我们用记忆守护他们的荣耀。”主持人强调,“红色文化不是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青年心中奔涌的春潮。” 

从烈士墙前的默哀到草地上的交响,从历史的回响到青春的誓言,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纪念,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上理师生以音乐为桥,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用科教报国的实际行动证明:英烈精神永不褪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供稿:校文明办

文:殷燕楠、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