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第三届人文通识教育•美育论坛

时间:2023-10-20浏览:553编辑:摄影:

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指示,10月19日,我校举行第三届人文通识教育•美育论坛。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应邀作主旨演讲,并与校长丁晓东一起为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揭牌。

张华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专门成立美育中心,开展系列美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崇尚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同时,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开创更为广阔的美好人生,期待此次论坛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美育领域未来发展,更好地指导美育实践。

张华致辞

周汉民在主旨演讲中着重从人文通识角度谈美育的功能,他提出,人文通识教育贵在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育人为魂;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到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以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化。他还以受教于谈家桢先生、裘劭恒先生的经历以及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上海民建扬帆班联系落实捐资助学的故事表达了通识教育涵养人格的功能。

周汉民做主题发言

上海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小明,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董健,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我校沪江学院杨惠玲教授作主旨发言。

王小明表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能有效助推科学文化的传播,例如科学家与大众交流更密切,科学知识创造、传播更方便,艺术与科技融合能使科技更易亲近、感知和理解,而现代科技持续创新本身也需要文化艺术的支撑。

王小明做主题发言

滕俊杰归纳了美育的价值并就上海理工大学美育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将学校美育教育常态化;二是成立顶尖师资团队开展美育教育;三是促进学校与一流艺术院团联谊;四是办好上海理工大学特色的校内艺术赛事,激励学生踊跃参与;五是成立美育艺术志愿者团队,让志愿者在参与重大演出的过程中接受美育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

滕俊杰做主题发言

陈引驰从儒家和道家关于真善美的不同阐释切入,表达了对美的见解。儒家注重美和善的结合,结合了包容和善良的美是更高层次的美;道家则注重美和真的结合,讲求外在的本真与内在的真诚,能真正尊重本性自然的美在道家看来是更高层次的美。

陈引驰做主题发言

董健提出,美育不仅是培养人的审美力,更是启迪人对美的向往和感受;通过艺术开展美育,要聚焦关注生活、关注形式、关注情感三个方面;审美的态度应该是愉悦共鸣,是人类的精神生存。

董健做主题发言

金江波建议,新时代美育需立足我国国情,打破传统美育封闭于美学、艺术学学科系统的藩篱,尽快覆盖和贯穿于理科、工科、经济学等各个学科之中,以美启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筑文理贯通、科艺融合、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的跨学科“新美育”教育系统。

金江波做主题发言

杨惠玲探讨了美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艺术是感性的,同样也是理性的;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真理的追究;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重在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美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杨惠玲做主题发言

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任建教授,团委副书记高涵,沪江学院特聘教授侯震一,音乐系主任李花分别就校园文创、理工科高校美育与德育融合机制、美育的多重可能性和科艺融合的意义、现状和瓶颈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校内专家做主题发言

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金炜,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副主任、沪江学院副院长朱慧锋分别主持论坛上下半场。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主任、沪江学院院长陈红为论坛做总结讲话。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教务处、版艺学院等负责人与会。会上,师生们就专家学者的发言积极发言提问,展开讨论。

陈红做总结发言

作为学校重要的校园文化品牌,上海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美育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科艺融合的美育路线与实践已成为学校美育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的思想碰撞将为今后学校的通识与美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助推学校美育工作一路前进,更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现场


供稿:沪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