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首批专家委员聘任仪式暨战略研讨会举行,来自校企医监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上理工,围绕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战略布局、发展规划等展开深入研讨,以期为国家和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跨界”创新人才,以产学研用全链条发展模式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医疗技术领域的实际产品。
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是由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于2022年末成立的独立二级学院。经过6个月紧锣密鼓建设,学院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迎军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院士等专家将作为学院首批战略智囊团成员,合力推动学院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同时,学院自2023年起开始独立招生:6月启动生物医学工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10月启动2024年MBA(医工交叉方向)、MBA(医工交叉方向总裁班)与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硕士学位招生,12月至次年3月启动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全方位打造研究生教育改革“特区”,培养高层次泛血管器械与治疗技术创新人才。
活动现场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凌宇在致辞中谈道,医疗装备行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新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也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他指出,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在6个月的时间里,从组建学院创始团队到成立学术、学位委员会,到启动组建第一批双PI(负责人)交叉学科创新团队,再到申报国家创新中心,学院旨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面构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工交叉创新新格局。
王凌宇致辞
葛均波院士指出,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旨在开展医工融合研究领域创新性研究,培育泛血管器械的卓越人才。学院秉承“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即医学的创新,医生是源头,工程师是骨干,最终为了造福患者”的器械创新理念,希望通过高质量医工交叉项目,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泛血管领域的创新与转化,助力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葛均波院士致辞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延斌在致辞中提到,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上海理工大学的紧密合作伙伴,与上海理工大学在医工交叉、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各个领域互相依托、互相支持。上海理工大学自开展医工交叉以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都深度参与其中,相信东方泛血管创新学院将会继续秉承创新理念,为医工交叉、产教融合及创新医疗器械的转化打造出不一样的天地,也将会成为上海市、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医工创新发展的典范。
马延斌讲话
杨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周海鹰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杨浦未来重点发展和支持的特色产业。杨浦区将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高质量推进上理工校园开放与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共同书写“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合作新篇章;将进一步强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成果孵化、产业转化,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体系;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实施开放积极的人才政策和服务,为大学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给予支持,为创新人才提供展示才华、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周海鹰讲话
刘建民教授对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的成立背景和学院2023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及计划作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学院将不断推动“校企医监研”紧密结合,突破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中的卡脖子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支撑,通过科技创新为人民谋健康。学院将在介入材料、生物固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生物量子力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泛血管复杂系统、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介入能量技术等领域组建交叉学科创新团队,以期凝聚更多热爱创新、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不断探索泛血管创新孵化体系及路径,推动中国泛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刘建民介绍学院建设情况
会上,刘建民代表学院与联影医疗、西门子医疗、康德莱医疗器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更深入的跨界合作。
合作签约仪式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来自上海市经信委、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信部融合医工系统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仪式。
为战略咨询委员会颁发聘书
为学术委员会颁发聘书
为学位委员会颁发聘书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泛血管器械创新战略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供稿: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