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有我】中德国际学院:接轨国际标准,铸就中国未来“硬核”工程师

时间:2023-03-28浏览:742编辑:摄影:

中德国际学院自1998年建院以来,迄今已走过25年的历程,合作德国高校已增至4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院扎根中国大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中国工程教育体系,探索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厚基础+强实践” 严把学生质量关

严格的淘汰制是中德学院的一大特色,“严谨”和“自律”早已成为融入中德学院师生工作、学习日常的标签。在中德学院,如果学生一门课不及格会有两次补考机会,补考通不过,将被“淘汰”,“淘汰”的学生只能拿到中方文凭。自1998年至今,中德学院“上海-汉堡项目”3个专业共招收40个班级1912人,在淘汰制下有1240名合格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83.7%,其中获颁双学位的694人次。

外教线下课教学

得益于“严”字当头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德学院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能跨文化交流的高级应用型双语人才。刘堃是学院2004届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作为现场德语翻译帮助德企舒勒公司承建上汽大众公司冲压线。随后他一直在汽车行业和德企摸爬滚打。2019年起作为质量专家加入了彼时刚刚成立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主导建设并通过了行业IATF16949认证。谈到今日的成就,他感慨“学制紧、无荒废”的严格德语训练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是对他的职业成长助益非常大。

双学位授予仪式

刘堃提到的德语训练,并不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日常的听说读写上,更要求学生以德语为工具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学生须通过德国歌德学院组织的德语等级考试;到了第四学年,由于中德学院有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是由德国教授用德语授课,采用的教材也是德文原版,因此学生在第一学年就要强化德语学习,并须通过德国歌德学院组织的德语等级考试,以确保在后续专业学习上“不掉队、跟得上”;从2009级起学院还要求学生在第7学期前通过“德福”或B2考试,这是取得中德双学位的语言保障。

E-learning混合式远程教学平台

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各专业第7学期10%至15%的学生到德国本土企业实习,其余学生在国内德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实习;第8学期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在实习企业做毕业设计。此外,学院还完全采用工业标准建设实验室,配备实验器材,中德双方还联合开发研制新型实验装置,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动手操作基本上是无缝衔接。

线下德语交互学习互动

做好校企合作大文章  擦亮学生就业名片

何医天,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前即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企业实习,并结合企业需要完成了本科阶段毕业设计,毕业后获得留用,现已担任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传动和电驱动业务软件经理,负责传动和电驱动业务的底层软件研发、集成、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同何医天一样,从中德学院走出去的一批毕业生已成为业界精英,他们无一不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结出的硕果。

企业咨询委员会会议

中德学院与在华德国企业有着良好的联系,多年来与上海大众、德国大陆、空中客车、大众动力总成、施耐德电气、米技、采埃孚、西门子等外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与德国中心、德国商会、汉堡驻沪办事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简称DAAD)等机构形成合作体系,全面推进国际化人才工程,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构筑坚实的后盾。2015年,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共同建立了中德国际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areer Center),定期组织各类讲座、工作坊,致力于帮助中德合作项目框架下的学生发展职业技能,将职业发展规划贯穿于学生学业全过程,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实践基础。

组织学生参加德企jobboese招聘会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助力学生创未来

在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这样一位青年,她从德国辞职归来,一手创办了江苏舒茨测控设备有限公司,她掌握着国内气体检测仪器领先的技术,先后获得2010年常熟市高层次人才项目和2011年常熟市海内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并且是常熟市政协委员和苏州市青联委员。她就是中德国际学院2005届毕业生陈默。

大四那年,陈默因成绩优异被学院派往德国一家企业实习,既懂德语又懂工程技术的陈默深得德国MUT集团青睐,被聘为研发工程师留德工作。在工作中,目光敏锐的陈默发现,国内仪器仪表检测方面的技术很薄弱,95%以上的企业会选择到国外购买核心技术再回国整合,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2010年4月,她带着创业理想回到中国,在常熟创立江苏舒茨测控设备有限公司,自己来进行研发、设计、销售。由陈默主持研发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填补了国内同行业内空白,其团队不断致力于微量气体的检测,高精度、便携、低检测下限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成为常熟市首家成功登陆“新三板”的科技“双创”人才企业。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走进校友企业

中德国际学院涌现了一批如陈默一样的创业者,他们的创新萌芽正是在学院引导学生解决生产一线、科研项目中的真实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18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张邦森同学作为“‘小丘’—全球首款可产业化的乒乓球机器人”项目核心成员之一,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02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赵明希等同学组队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银奖。

张邦森作为团队成员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

作为亚洲第一家通过德国ASIIN专业认证的学院,2025年中德国际学院又将迎接新一轮的认证评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中德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动学校国际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中德国际学院的全体师生,必将同心同德、努力奋进,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彰显实力、贡献力量。


供稿:中德国际学院、校文明办

编辑: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