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嫣然。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拐点,上理人化身为光,映射出2022年起伏跌宕的流年剪影,希望与困顿,勇毅与彷徨,收获与遗憾,卓越与平凡,每一帧都是奋斗的质感与本色。在2023新年的曙光里,我们向每一位爬坡过坎、永不言弃的上理人道一声:新年快乐!向所有关心、支持上海理工大学发展的各级单位、各界人士致以最真挚的祝福和谢意!
2022年奥密克戎病毒弥漫上海之春,来势之猛、影响之大前所未见,校园安全保障亟待紧急驰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教职员工们奋不顾身,化身为志愿者、值日生、楼层长、转运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投入超长待机的高强度抗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无论是线下亦或线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无私无畏的坚守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危中寻机的创新者,更看到20000多名大学生忍受长时间封控煎熬背后所折射出的顾全大局、严格自律、守望相助之精神。是你们,用一次次仁爱温暖的善举、一个个令人破防的瞬间、一道道聚沙成塔的微光,支撑起疫情阴霾下的一片苍穹,也是你们,用一起扛、一起拼、一起闯的行动有力证明了,上理人是一支既能昂扬奋斗,又能团结战斗的坚强力量!
疫情与变局交织叠加的多重风险挑战下,每一次拼搏都闪闪发光,每一分成绩都弥足珍贵,每一个你我都值得礼敬。我们深化“1+X+N”组团式思政育人模式,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新增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再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人次入选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教师首次以共同第一作者在《科学》正刊发表论文。获批9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项省部级及以上文科项目,均创历史新高,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三亿元,首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以医工交叉为代表的跨学科创新平台不断丰富和拓展,影响力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扩大。全职引进顶尖科学家窦世学、刘化鹍院士及团队,丰富和完善人才晋升的多系列通道和多种成果综合评价制度。第七学生公寓、大学生双创中心、南北两区图书馆、南北两区滨江通道、主校区地下管网、环建学院二号楼、理学院二号楼、复兴路校区百年钟楼等新建、维修、改造、修复工程竣工启用。全面启动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精神面貌、校园风貌、文化样貌不断提升……纵然上下交困、百转千回,上理人坚毅地手持奋斗的法宝,持续深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倔强而笃定地握住了属于我们的稳稳幸福。
高质量发展没有休止符。党的二十大高瞻远瞩、擘画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在建设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的逐梦道路上,何谓上理、上理何为?瞬息万变的内外形势与多重掣肘决不是我们止步于前、随波逐流的借口,唯有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方能铸就无与伦比的硬核实力,积淀战胜一切困难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立足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树立系统观念、求解高水平命题、融入新发展格局,对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任务有清醒认识——
我们要清醒认识历史必然与现实偶然的关系。当前的大局与变局中涌现着诸如疫情等的现实偶然,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所有事情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越是被偶然的“不稳定”“不确定”扰乱方寸,越应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开辟通往必胜未来的道路。
我们要清醒认识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关系。在“既要”与“又要”之间游刃有余,需要我们智慧地在多重限制条件下寻求最优发展路径,既能在海阔天空“凭鱼跃”“任鸟飞”,又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我们要守牢安全底线,审时度势加强统筹衔接,顺利度过新冠感染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秩序稳定。我们要继续坚持“3161”高水平大学建设方略,抢抓新一轮学位点建设机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基本建设、智慧校园、文明创建等方面攻关重点任务,加码提速占领制高点,推动形成向上运行轨迹。
我们要清醒认识内生动力与外部借力的关系。坚持以改革撬动事业发展动力与活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大部门制、大学部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有组织科研、跨学科创新制度改革,资源共享、成本共担机制改革,以依法治校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大学善治。坚持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赋能,不遗余力抢抓窗口期,对外争取一切有利资源和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长三角区域协同、国际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新年钟声如歌,我们心潮澎湃,我们饱含深情。2022年,谢谢你的坚持和努力,2023年,愿每一个你我与上理双向奔赴,在这个等不起、慢不得、停不下的时代,共同奏响上海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乐章!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吴坚勇
校长 丁晓东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