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
工 作 简 报
(第5期)
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秘书处编 2018年11月8日
[编者按]10月25日下午,学校2018年度党政负责人研修班开班仪式暨第一场专题报告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吴松传达了市委高校巡视情况通报会上市委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并作开班动员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晓东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展和思考》的专题报告。现将会议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坚决落实巡视整改 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把落实巡视整改与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紧密结合
在学校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初,学校党委接受了市委第九巡视组的政治体检。市委第九巡视组已向学校党委作了巡视反馈,市委也召开了高校巡视情况通报会,市委副书记尹弘作了重要讲话。本轮巡视中,巡视组帮助我们查摆问题,把脉会诊,可谓恰逢其时。当前,学校党委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布置和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我们要把落实巡视整改与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党领导学校事业发展的水平。
1.党政负责人要加强学习,改革创新,奋发有为
党政负责人这支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是大学治理不可或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党政负责人一要加强学习,凝聚共识,深刻把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二要鼓足干劲,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三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求。以责任担当的精神坚持学习,以创新作为的态度坚持实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上来,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为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2.摒弃私心,勇往直前,争创一流
根据本轮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我校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厚,舍我其谁、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态势尚未形成,与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差距较大。这有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之后,这一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仍然存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现象,我们要在正确理解和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摒弃私心,勇往直前,“为改革者撑腰,为负责人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3.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
思维要开阔,视野要远大,要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充分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经验。要搞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不能狭隘地理解成“评估评价”,要研究中国的、世界的态势,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要坚持“正人先正己”,把私心抛在一边,推动学院的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人是干事创业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要有干事的积极性,不要一味地强调“客观因素”,要通过学习提精神、激活力、振人心。
二、把握好发展的大事、形势
1.把握好世界形势变化之态势
只有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做到审时度势,用好发展机遇,把控发展全局。“卡脖子”和“被卡脖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今年中兴被美国“卡脖子”事件中,中兴正是在芯片、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等领域高度依赖美国,一旦美国实行出口禁令,就会对中兴带来严重打击。而最后,中兴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原则性协议,美国取消了出口禁令,达成这一协议很大原因在于中兴拥有着强大的“供应链”,如果美国对中兴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中兴在美供应商也要蒙受巨大损失。“供应链”正是中兴“卡美国脖子”的地方。因此,我们不仅要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还要不断占领制高点,有能力和实力去“卡别人脖子”。
2.把握好全球科技发展之趋势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好全球科技发展之趋势,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关于全球科技发展热点,很多时候我们耳熟能详,但往往只是一听而过,于是留下“后悔当初没有重视”的遗憾。比如,从“大数据”到“互联网+”,再到现在大热的“人工智能”,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显示出的就是科技发展的趋势,这其中就蕴藏着无限的机遇,若能抢抓住,便可获得长足发展。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迅猛而深刻地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广泛,在管理中更是无处不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可带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再一次提质增效,应用于材料、能动、光学领域等可以自动筛选实验材料、实验数据。我们没有一个专业不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改造,没有一个学科定位和发展不需要考虑人工智能的因素和影响。比如关于数据学科的建设,美国大学的数学系有“大数据分析”,而我们的数学却是守着过去的学科体制,我们的很多学科(材料、光学等)其实研究到最后都是模型,而模型就是数学问题。麻省理工就花重金成立了college of computing,是指“计算学院”,而不是“计算机学院”。因此,我们的数学学科,是不是可以搞“大数据分析”,找一些专家来研讨支招;此外,我们的会计学科也要顺应人工智能的趋势进行改造。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就是算法(深度计算),有了算法就可以仿照人脑“自学习”。所以,在抢抓人工智能这一科技发展机遇时,我们决不能落下一步,不要认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每一个学科都近在咫尺。
3.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之大势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创新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着竞争、合作、发展、增速的新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大势,主动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情况,当前,英国高等教育遭遇人口出生低潮期,特别希望吸纳中国留学生,它们缺钱,但却能意识到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寻找资源和伙伴,这也是像谢菲尔德大学这么强的学校愿意与上理工合作的原因。美国引领着新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它抵制工程技术类的中国留学生。俄罗斯看似是没落的大国,但其科教实力之雄厚不可小觑,是我们可以寻求合作的“宝藏之地”。中国的“双一流”建设大潮汹涌,我们必须弄潮,不进则退。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刚刚结束的巡视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特别重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我们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基本遵循和思想要义。对此,首先就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不是标签和口号,而是要高高举起、长期飘扬、冲锋陷阵的旗帜。在我们的工作中,党组织要敢于管、善于管,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所有党政负责人都要花点时间学习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搞清楚“双一流”和“高水平”之间的关系、上海市地方“双一流”建设的内涵。本班学员还必须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搞清楚党的教育方针、“9个坚持”“6个下功夫”等内容,以大会提出的要求为“纲”,针对性地明确贯彻落实的举措。
4.把握好上海理工大学改革发展的内在呼唤
要把握好上海理工大学的历史和方位,上海理工大学是“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姓“研究”,而不是姓“应用”,我们不可妄自菲薄降低自己的档次。把握上海理工大学的方位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当年为什么要成立这所学校?是为了给中国的动力工业培养中坚力量,而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前辈创办了很多一级学科博士点,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学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方阵”成员,我们如何传承、创新和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就是我们传承创新、再上台阶、占领制高点的绝佳机会。把握上海理工大学的方位要从现实的角度看,上海理工大学在武书连排行榜上,排名中国大学第80位,校友会的排行榜也在前100,我们没有理由把自己列入更差的行列,我们要激流勇进,紧紧抓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和“双一流”建设的潮流,勇当“双一流”建设的弄潮儿。把握上海理工大学的方位还要从未来的责任看,上海理工大学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们怎样建设这个未来?既要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契合,又要成为实现国家未来目标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这是上理工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用什么态度、什么精神、什么干劲把工作做好?在座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若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就能够越忙越出成效。
三、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展
1.振奋了人心,合力实现目标蓝图
高水平大学建设明确了建成“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的目标,以及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的分阶段目标。今年5月18日至20日,我校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了“三步走”的路线和目标、四大战略和未来五年的八大任务,会议极大地统一了思想,振奋了人心,坚定了全校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2.鼓足了干劲,谋划落实建设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因校制宜、突出优势、服务需求、聚焦重点、规范管理”为建设理念,以“前瞻布局、载体支撑、平台引才、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为建设思路,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个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5个一流学科。
3.甩开了膀子,加快一流学科建设
一是建设未来光学国际实验室,推动发展光学工程学科。在保持和拓展全球领先的太赫兹等方向的同时,前瞻布局极端光学、量子生物光子学等前沿领域,推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顾敏短聘转长聘,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二是建设智能制造国际实验室建设,推动发展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会共建联合实验室,制定智能机床ISO国际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国家轻合金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团队;在国家“两机”专项、可燃冰应用等领域开展重大攻关;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智能机床设计、制冷与低温新技术等攻关,产出标志性成果。三是建设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国际实验室,推动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引进人工心脏研究团队,与微创集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在微创医疗器械、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产出标志性成果。四是建设系统管理特色平台,推动发展系统科学学科。引进“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团队,布局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引进德国汉堡大学C4教授组建机器智能研究院;加强管理、控制、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聚焦,促使系统学科进入A+。
4.抓住了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方面,着力破解“轻松大学”困境,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着眼破解“轻松大学”困境,重塑“高标准、严要求、厚基础、强实践”传统,探索构建荣誉学位体系,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加快推进思政教育、公共课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聚焦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工程教育改革,以产业学院为切入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2.0”;以项目课程为切入点,加快新工科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专业国际认证、研本课程贯通等,加快培养工程领域卓越人才。
5.盯紧了人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试点实施“沪江博士后”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制、青年教师科研配套制、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整体承租公租房、建设人才公寓,实施青年教师首聘底薪制,打破任职年限和身份限制,设置“教学擂台赛”“学术擂台赛”“工程擂台赛”等,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各种条件和环境。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实施特聘研究员计划、“乘风计划”等,加快人才引育国际化进程。三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启动试点劳动合同制改革,探索以劳动合同制形式直接用工。
6.扩大了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今年9月12日,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等见证下,上海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大学联合建立的“太赫兹技术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物理楼揭牌,这是上海市第一批建设的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之一。自去年试运行以来,该联合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服务上海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双方合作研制出的全光纤一体化手持式太赫兹波谱检测仪已经应用于即将召开的首届进博会。而这正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扩大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的侧影之一,在高端机床、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机器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我校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也在密集进行。
7.加强了管理,用好自主办学权力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报建中,学校坚持“实报、报实,实做、做实,实管、管实”,定方向、明目标、重内涵、组团队、有场地,确保“见人、见物、见帐”——明确责任人,论证材料完整,询价资料齐备。学校制定了高水平大学经费管理办法,严格资金管理;进一步严格设备申购;完善并严格高级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用好高水平大学试点政策;制定了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依据增量绩效任务完成情况按贡献取酬;加强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制定了管理办法,2018年底将实现大型设备共享全覆盖。
四、近期要推进的几项工作
1.抓紧落实巡视整改
根据巡视整改任务清单,请各责任部门牵头研究具体整改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期限,拿出整改方案报校党委办公室汇总,同时,对于可以即知即改的要抓紧时间推进实施。
2.加快执行督查督办事项
党校办已将下半年工作的督查督办事项发至OA,请各自认领,高度重视,加快执行,把年度工作认认真真做好。
3.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2020年申报工作
高水平大学建设2020年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请科技处、资产处先研究清楚设备采购等工作的要点;请校办牵头,协同高水平大学建设申报的相关处室,分析申报表格的不合理之处,整理出申报标书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再与院长讨论哪些是需要申请的内容。我们的申报不能只停留在购置设备上,实际上,召开国际会议等内容也可以纳入其中。我一直在呼吁,对于多学科的学校,要有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需要新增的内容,借此机会,我们就能将规模相对较小的分析测试中心建设好。
4.推进学科能力提升计划
对没有进入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学校也将支持其发展,相关学科关键要弄清楚建什么、怎么建。
5.积极投入学校新时代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
中层干部作为领头人,要组织好学院、部门的讨论,让本科教育核心地位的意识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让每个人都关心本科教育,找到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分析清楚,找到解决办法,形成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教育的行动纲领。
6.思考、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评价工作
2019年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已经评审完毕,一流学科建设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评价”成为现阶段的主要议题。请规划处牵头,对“085”时期学校制定过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造,提高可靠性,用于评价一流学科建设,包括评价人才培养和评价科研绩效。资金使用一定要占10%或20%,资金使用不完的学科,下一年度要核减,请财务处牵头,每半年跟踪一次资金使用情况。此外,仅仅达成评价指标表中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还要看特色亮点和对学校的贡献,提升了大学排行榜名次、提升了其他学科的水平、新增了学位点、提高了就业率、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建设了学生科技活动基地等等,都是对学校的贡献,搞学科、做科研不要忘了学校的发展,要讲奉献。在“千人”“曙光”等人才评审中,我校评上的人才数量少,且参加评审的专家也非常少,形成了恶性循坏,教师不愿意承担此任务,就是不愿意为学校做贡献。请人事处牵头,召集“帽子人才”开座谈会,倾听他们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同时也要建议他们作为学校一份子,有义务为学校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