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建2019新版  上理要闻采集

上海理工大学举办“山河砺志 薪火铸魂” 行走的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 2025-07-07 文章作者: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272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上海理工大学以“山河砺志  薪火铸魂”为主题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在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开讲。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上理工附属初级中学及附属小学的师生,刘湛恩烈士故居志愿讲解员等参加活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走出教室,以鲜活历史与校园足迹为素材,创新性地将理论讲述、英烈追忆与实地寻访相融合,为大中小学生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活动现场

理论讲述:民族血脉中的抗战烽烟

课程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曲利杰老师讲述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历史。她以深沉而激昂的声音,引领学生们回溯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从敌后战场坚韧卓绝的游击斗争到全民皆兵的壮阔图景,从中日军事对比悬殊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宏大的历史图景在讲述中徐徐展开。这些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在她铿锵的话语中化为一股热流,在学生心中奔涌不息,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曲利杰老师讲述

英烈追忆:老校长的碧血丹心

理论讲述后,档案馆肖琳琳老师将时光拉近,深情讲述了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首位中国籍校长刘湛恩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悲壮事迹。她以刘湛恩烈士的眼镜、书信等实物为线索,生动还原了这位爱国教育家如何将教育阵地化作抗战堡垒,在淞沪会战期间坚守校园,在日寇威逼利诱下铁骨铮铮,最终喋血街头的历史细节,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他的生命虽逝,但那“教育救国”的信念与“抗日救国”的风骨,已化为上理工精神谱系中最滚烫的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上理人的胸中延续跳动。

肖琳琳老师讲述刘湛恩的事迹

实地寻访:校园砖石里的抗战回响

随后,师生们移步至校史文化风貌区,听档案馆老师讲述优秀历史建筑中的抗日故事。大家在一幢幢历史建筑前驻足,指尖轻抚那些可能嵌着弹痕的砖石,其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被一一揭晓,曾经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此刻化作脚下青砖的温度与眼前墙壁的质感。光电学院杜楷文同学轻抚红塔斑驳的砖石感言:“在这所校园生活学习近一年了,但历史从未如此真切可触,站在这些亲历者般的建筑面前,抗战历史仿佛从平面走向立体。它们无声诉说着80年前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懂得守护今日和平的珍贵意义。”

参观校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回响,步履不停。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与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场“行走的大思政课”以沉浸式教育打通时空阻隔,以大地为纸,以历史为墨,在大中小学生心中刻下对民族记忆的敬畏与对家国责任的体认。当历史的烽烟沉淀为今日的沉思,抽象的爱国情怀便有了坚实依托和沸腾热度,今天师生们坚定的脚步,正踏着先辈的足迹,将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深深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当宏大的历史叙述与具体的人物风骨、校园的一砖一瓦紧密相连,那抗战烽烟中淬炼出的精神火炬,已借由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郑重传递到新一代上理人的手中,它照亮来路,更将辉映他们为民族复兴而奔赴的前程。

合影留念

供稿单位:档案馆、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