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特写】上海理工大学用“四把钥匙”解锁“职”味密码 |
发布时间:
2025-05-19
文章作者:
|
又是一年毕业季。进入草木葱茏、热气渐盛的5月,三三两两身着不同披肩学士服的学子,在美丽的校园里拍照留念。而相机快门闪动之下,难掩尚未拿到offer的大学生们内心的焦虑:我的简历上学业成绩一栏不够优秀怎么办?明天的面试,面试官会问我哪些问题?我是选择留在上海,还是去周边或者回老家就业?不仅是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青年人的就业择业、成长发展早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就在近日,央视知名新闻栏目“新闻1+1”以“城市,如何让青年能发展”为主题,关注校园和社区的青年成长服务体系。央视记者白岩松走进军工路516号,看上海理工大学如何以“一杯茶”“一组课”“一群人”“一张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让同学们走好在学校里的每一步、踏稳迈出校园的第一步。 央视“新闻1+1”栏目走进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发展中心(视频截图) “一杯生涯下午茶”:放下包袱再出发的人生驿站 “一杯茶”可以做什么?解渴、舒心、品味......在上理工的校园里,一杯暖心“生涯下午茶”不仅是职业规划的“咨询角”,更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能量站”。学校通过“分层指导、内外联动、精准赋能”的咨询服务体系,让每一个迷茫在对话中消散,让每一份选择在碰撞中明晰。 学生遇到疑问、难点、困惑,每周都可以到就业指导中心坐下来喝一杯“下午茶”,咨询师一对一、面对面为学生精修简历,职业选择、求职路径、面试要点、合同法务等,还可以为每位同学提供专属的生涯发展“套餐”;“职场coffee”活动,分享行业前沿,畅谈职业选择,让同学们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在对话中启迪智慧;“学长说吧”,分享“过来人”的求职经验、成长历程,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让尚未毕业的同学“试吃”职业果实的滋味。 “生涯下午茶”是“咨询角”,也是“能量站”(受访者供图) 生涯下午茶也是与杨浦政校企合作,打造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特色品牌活动。以茶为媒,以职为引,为上理学子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发展支持。在这里,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味密码,解锁职业生涯的无限可能。 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服务站是目前上海4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高校服务站之一(网络图片) “一组生涯教育课”:夯实学生职业成长的根基 在上理工的教务选课系统中,一组精心设计的生涯教育课程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学子的成长之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与实践》(暑期课程)、《大学生领导力实训(求职力训练)》等课程,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涯教育体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学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小组讨论中热烈交流(受访者供图) 这一课程体系在内容上构建了从“生涯意识唤醒—自我认知深化—职业探索实践—求职技能精进”的教育链,实现生涯发展的全周期赋能。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大班理论+小班体验”的创新模式:大班理论教学确保教学覆盖面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生涯理论指导;小班体验教学则满足了学生对团体互动和情境体验的需求。 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尤为亮眼。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以活动式、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成长。在这门课上,学生们成立学习团体,课程学习、讨论分享、实践活动都在团体中进行,朋辈感满满;这门课上,学生们做游戏、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玩”转课堂;这门课上,学生们与学霸讲师、职场大咖面对面,用优秀前辈的经历点亮前行的明灯。 同时,学校还打造“互联网+生涯教育”模式,通过微课、直播、B站专栏、电台节目等新媒体平台,让生涯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方位覆盖。 在B站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的生涯教育主题讲座(视频截图) “一群‘职趣相投’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生涯工作室点亮青春梦想 有个体咨询、课程教学,还得有课下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在上理工,一群“职趣相投”的人以职业生涯工作室为依托,一起做对青年人有意义的事。 陈锦秀老师团队的“锦绣生涯工作室”首创B站直播咨询与“摆摊式”指导,致力于为青年学子提供全链条、多维度的就业咨询服务;周蓉老师团队的“职觉工作室”锚定中国情境下的青年生涯教育,以工作世界探索重塑青年就业价值观与职业认知;周丽娜老师团队的“职引成长工作室”构建体验式生涯课程矩阵,用团体辅导唤醒学生职业潜能;陈红梅老师团队的“小百合工作室”创新“新媒体+精准服务”模式,实现网络思政中的就业育人功效;裴菁老师团队的“职味赋能工作室”突破时空界限,借直播短视频打造云端就业输送生态圈;王娜老师团队的“职联HR”工作室致力于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苗朋朋老师团队的“职面外企工作室”专研跨文化求职技能,以“四维实训”体系助力学子走向国际舞台;王蕊老师团队的“职商礼仪工作室”立足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双重维度,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气质与素养;殷文华老师团队的“地方引才赋能工作室”深入开展地方人才政策宣贯,当好高校与社会桥梁,把学生送往祖国大地。 “职引成长工作室”负责人周丽娜老师获评2024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出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海市金奖获得者、202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石悦言等优秀学子。这是周丽娜老师(左)为学生提供咨询(视频截图)。 工作室各具锋芒,或以数字技术破局,或以实战演练赋能,或以国际视野开路,形成“需求导向-精准施策-协同育人”的完整链条。从职业认知启蒙到求职技能淬炼,从本土就业指导到跨国职场适应,这里既有权威媒体聚焦的20万+播放量音频专栏,也有校企共筑的实习实践网络;既见专家传经职场之道,更见HR导师解码求职密码。特色鲜明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室犹如多色光华,以精准服务破解就业难题,以专业赋能铺就成长之路,共同绘就学子职涯发展的璀璨星河。截至目前,学校已分批建设了20个生涯工作室,其中1个工作室获得国家级荣誉,5个工作室获得上海市级工作室立项。 “一张就业输送网”,把学生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 去哪里获得有效的岗位信息?在海量的招聘信息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往届的学长学姐去都哪儿了?这是很多大学生求职路上的困恼,也是很多高校着力破解的痛点难点。学校构建起精准信息网、校园招聘活动网、送生上门求职网的“三网融合”,为毕业生铺就通往职场的康庄大道。 线下招聘会依然是上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渠道(校园网图片) 以近五年1.1万家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为基础,学校构建起动态更新的就业数据库,并通过设置高端装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标签,提升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的精准性。除了线上就业信息服务,线下校园招聘活动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在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超过70%是通过校内渠道信息获得就业机会。这张越织越密的校园招聘网正释放出强劲的人才输送动能。学校还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校院领导当起了学生的求职推荐官,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校友企业、新兴行业等相关单位,实现校企“双向奔赴”。 校领导亲自带队访企拓岗,推介上理优秀学子。这是党委书记王凌宇带队走访河南企业,深化校企产学研业合作(校园网图片)。
就业服务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刷新的起点。面对“05后”毕业生的新特点,新技术不断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学校将依托“人工智能+”,致力于把这张校园招聘服务网升级为智慧就业生态圈。在这张网的护航下,一届又一届学子正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供稿单位: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新闻中心 |